2025年10月11日上午,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在院内成功举办以“泵发生机,引领心程” 为主题的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开展一周年特别活动。院领导、心外科团队、术后康复患者及家属等共同参与了本次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回望之旅。
活动开始,人工心脏患者与梅举院长及心外科团队在“心动墙”上签名留念,共同描绘出一幅医患同心、生命重启的温暖画卷。
紧接着,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梅举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一年来,我院已成功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15例,这项技术已成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可靠治疗选择。在我国,已有超千名患者通过人工心脏技术重获新生,人工心脏技术的应用是未来重度心衰治疗的大趋势。而我院这十五例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和辛勤付出的结果。同时,这也是各位患者朋友给与的信心与动力,是医患之间互相信任的成果。”最后,梅举院长对患者给予最衷心的感谢与最真挚的祝福,希望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和家庭可以迈向健康的“心”程。
随后,袁忠祥主任代表心外科团队致辞,他表示,人工心脏能够为衰竭的心脏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让患者从卧床不起的危重状态,重新恢复体力,回归正常生活,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他深情回顾了团队从首例手术至今的奋斗历程,从第一台手术到如今第十五台手术,这不仅是技术的成熟,更是信心的积累。”“每一台人工心脏手术的背后,都是一个‘心脏团队’在协同作战。正是这种紧密无间的合作,才能为患者筑起最坚固的生命防线。”,他动情地说:“看到患者能够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我们作为医者最大的幸福和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在专业分享环节,王芳护士长以《LVAD患者术后管理注意事项》为题,系统讲解了术后康复阶段的护理要点与生活指南。随后,梅举院长补充强调,着重指出了术后管理中的两大关键环节:一是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等药物,对药物服用剂量等有清晰的认识,这是保障装置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的生命线;二是做好每日的体重监测与管理,这是预防心衰复发和并发症的重要前哨。院长的亲自叮嘱,让患者和家属对“生命泵”的长期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令人动容的是患者代表分享环节。几位康复患者用真挚的语言,讲述了从生命低谷到重获“心”生的真实经历。他们的笑容与活力,是对医疗团队最好的回报,也为现场其他患者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41岁顾先生回忆了从重度心衰生活无法自理、到植入人工心脏后生活质量发生质的改变的心路历程,他坦言,是人工心脏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并笑着说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在家进行基本的家务劳动了,相信未来可以越来越好。
52岁的蔡先生也经历了“心脏重建”。他的心脏射血分数极低,"心脏像快没电的水泵”,梅举院长团队为其植入人工心脏挽救了生命,如今的他能正常生活、下楼散步:“呼吸顺畅了,整个人都轻松。"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全体人员在活动后半程集体前往安徽省博物馆参观。在历史与文化的浸润中,患者们放松身心,感受生命与文明交融的厚度,也体现了医院在医疗之外的人文关怀理念。
活动圆满落幕。整场活动不仅展现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在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传递出医患共情、携手同行的深刻温度。据悉,医院将继续推进人工心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术后管理体系优化,为更多患者“泵”发新生,守护每一段珍贵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