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的心脏是一座日夜不停工作的发动机,为全身输送着能量和氧气。而给这台发动机自身供油的管道,就是冠状动脉。这些血管环绕心脏,像一顶皇冠,故而得名。它们一旦发生狭窄或堵塞,心脏这台发动机就会“油料不足”,甚至罢工,这就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核心问题——冠脉狭窄。
一、 什么是冠脉狭窄?
简单说,就是冠状动脉的管腔变窄了,血流不畅,导致供应给心肌的血液和氧气减少。这通常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罪魁祸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绝大多数冠脉狭窄的元凶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1. 损伤开端: 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等因素会损伤冠状动脉光滑的内壁。
2. 脂质沉积: 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趁机钻入受损的内皮下,在那里被氧化。
3. 炎症反应:身体派出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来清理这些氧化的脂质。但巨噬细胞吞噬过多脂质后,会变成充满脂质的泡沫细胞,堆积在血管壁内。
4. 斑块形成:这些泡沫细胞、脂质、以及随后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逐渐在血管壁内形成隆起的斑块(就像水管内壁长了“水垢”)。这个斑块的核心是脂质,外面包裹着一层纤维帽。
5. 管腔狭窄:随着斑块不断增大,血管腔就被挤得越来越窄,血流通过的通道就变小了。当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时,通常认为具有临床意义,可能在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如运动、情绪激动)引发心绞痛。
二、 冠脉狭窄有什么危害?
心脏肌肉(心肌)需要持续不断的血液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冠脉狭窄导致供血不足,后果可轻可重:
1. 心绞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当狭窄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时,会出现胸部压迫感、闷痛、绞痛或烧灼感,通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或后背。这种疼痛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时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称为稳定型心绞痛。
2. 心肌梗死(心脏病发作):这是最危急的情况!如果斑块突然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可能完全堵塞血管。此时,该血管供血区域的心肌因长时间严重缺血而坏死,危及生命!症状比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通常超过15-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濒死感。
3. 心力衰竭:长期慢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出现活动后气喘、水肿、乏力等症状。
4.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梗死区域的心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可导致猝死),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三、 哪些人容易得冠脉狭窄?(危险因素)
1. 改变因素: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绝经后)风险增加。
性别:男性风险高于绝经前女性。
家族史: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早发冠心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病史。
2. 可改变/控制的因素:
血脂异常:“坏胆固醇”(LDL-C)过高,“好胆固醇”(HDL-C)过低,甘油三酯过高。
高血压:持续高压损伤血管内皮。
糖尿病/血糖异常:高血糖毒性损伤血管。
吸烟(包括二手烟):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与多种代谢异常相关。
缺乏体力活动:不利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
不健康饮食:高盐、高脂、高糖、低纤维饮食。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高压状态影响代谢和血管功能。
四、 如何发现冠脉狭窄?
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危险因素,结合以下检查来综合判断:
1. 常规检查:心电图(静息、动态、运动负荷试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2. 无创影像学: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俗称冠脉CTA,通过注射造影剂和CT扫描,能较清晰地显示冠脉的狭窄程度和钙化情况,是重要的筛查手段。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看是否有缺血区域。
3. 有创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 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手腕或大腿根部的血管插入细导管,直达心脏冠脉开口,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动态观察冠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能精准判断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