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怎么“力不从心”了?
心脏像一个水泵,负责将血液泵到全身(收缩功能)并回收血液(舒张功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不足以满足身体代谢需要,或者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泵出血液(导致肺淤血、体循环淤血)。
二、身体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1 呼吸困难(最典型):活动时(如走路、爬楼)气短、喘不上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平躺时憋气,需要垫高枕头或坐起来才能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严重时即使休息也感觉呼吸困难。
2. 疲乏无力:稍微活动就感觉非常疲惫,浑身没劲。
3. 体液潴留(水肿):脚踝、小腿、甚至腹部肿胀(凹陷性水肿:按压后出现小坑);体重短期内不明原因增加(比如3天内增加2公斤以上)。
4. 其他症状:咳嗽(尤其在平躺时,可能咳白色泡沫痰)、食欲不振、腹胀、夜尿增多等。
三、哪些疾病会让心脏“累垮”?
几乎所有损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疾病最终都可能导致心衰:
1.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坏死。
2.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
3. 心脏瓣膜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增加心脏负担。
4. 心肌病:心肌本身病变(如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
5. 心肌炎:心肌炎症损伤。
6. 心律失常:如长期未控制的快心室率房颤。
7.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肺部疾病、酗酒、某些化疗药物等。
四、如何为“疲惫”的心脏减负?
心衰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
1. 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
(1)限盐限水: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通常<3克/天),严重水肿时需限制液体总量(遵医嘱)。
(2)监测体重: 每天早晨空腹、排尿后称体重。体重短期快速增加(如2-3天增2kg以上)是心衰恶化的强烈信号,需立即就医!
(3)适度活动: 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康复运动(如步行),避免久坐不动,也避免过度劳累。
(4)戒烟限酒: 必须戒烟。限制或避免饮酒。
规律作息,避免感染: 感冒、肺炎等感染是心衰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
2. 严格遵医嘱用药:
“金三角”药物(基石):
ACEI/ARB/ARNI: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保护心脏、改善预后(如培哚普利、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需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抗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如螺内酯)。
SGLT2抑制剂:新型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已被证明对心衰(即使无糖尿病)患者有显著心肾保护作用。
利尿剂:“排水药”(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但需监测电解质。
其他:根据病因和类型,可能还需用地高辛、抗凝药等。
重要提示:心衰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切忌自行停药或减量!
3. 治疗原发病: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心脏瓣膜病等。
4. 器械治疗: 对于特定类型的心衰(如心脏收缩不同步),可能建议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5. 终末期考虑:心脏移植或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